我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74年7月,至今己有29年历史,先后开展了甲状腺、肝脏、脾脏、肾脏、心、脑及骨等显像;开展了甲状腺、肾功能等功能测定;开展了甲亢、甲癌、骨转移癌、小儿血管瘤等治疗;开展了放射免疫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最近又开展了骨密度测定。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我科现己成为扬泰地区,乃至江苏省内较有影响的专业学科,现有专职人员11名,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9人,技师1名,其人才组合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利于开展各种核医学的诊断和治疗。
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科学,随着医学科学和核技术的迅速发展,核医学己经成为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学科。临床核医学主要是利用核素及核射线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由三个部分组成:体外诊断、体内诊断及核素治疗。
体外诊断指所有在体外应用放射线进行的分析技术,我科这方面主要为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测定从人体内采取的血、尿、组织液等样品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方法,其灵敏度可以达到10,特异性强.我科常规开展体外检测项目60多个,尽最大努力为临床各科室及兄弟医院的临床诊治及协作服务。
体内诊断包括核素显像和器官功能测定,核医学显像是利用放射性药物能选择性分布于特定的器官或病变组织的特点,将放射性药物引入患者体内,在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体外描记放射性药物在体内分布图的方法。其提供的是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和解剖信息,是一种功能显像,比传统的解剖显像(CT或MRI)更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核医学器官功能测定是利用放射性药物在体内能被某一器官特异摄取,在特定的器官组织中被代谢或通过某一器官排出等特性,在体外测定这些放射性药物在相应的器官中摄取的速度、存留的时间、排出速度等,从而推断出器官功能状态。我科常规开展的有"肾图"及"甲状腺摄131碘率"测定。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在机体内能高度选择性聚集在病变组织内的放射性药物,在体内杀伤病变细胞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对周围组织影响极小,对医护人员几乎无影响,其具有无痛、安全、有效和经济等独特的优点。目前我科常规开展:131碘治疗甲亢、甲癌、153Sm-EDTMP及89SrCL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90Sr敷贴治疗血管瘤,新近开展了碘131肝癌细胞膜单克隆抗体Hepama-1注射治疗,拟开展125-I种子治疗前列腺癌和90Y-玻璃微球治疗肝癌等。
关于我科开展的项目内容及作用介绍详见我院网站医疗动态栏目中的医学科普专题。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